本帖最后由 西部老狼 于 2017-10-5 19:49 编辑
走进陕西泾阳安吴堡吴家大院, 追溯那年花开周莹往事
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热播让周莹这个人广为流传,其实这个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,而且电视剧拍摄场地就是安吴寡妇周莹的故居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。 据悉,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,历史上确有其人。周莹据传天资聪颖,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,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,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,吴家逐渐家道中落。 但她一直信守承诺,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,历经坎坷终于建立起了陕西吴氏“商业帝国”,而她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。周莹终生未再嫁,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,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。 相传周莹婆家吴家的祖先,唐朝时由江苏迁来,为确保后辈永远安宁,遂将住地起名“安吴”,后发展为东西南北中五大院,就如剧中一般,大到令人震撼。 据史料记载,接管吴家家务后不久,周莹使吴家又重新兴旺起来,曾经泾阳城内山门角以西两边都是安吴式义堂的房产,有二十几院,占了半条街道。 周莹去世后,吴家走向衰落,吴家堡由养子捐献给共产党,成为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,培养出许多革命青年。 现在的吴家大院,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教育基地,那段曾经的辉煌历史,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。 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是一部原创的年代剧,该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,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的人生故事~ 周莹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,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,在她的努力下,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,商铺遍及全国,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;不仅如此,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、棉花、棉布、药材、茶叶等方面,涉及面非常之广。 1990年,八国联军把慈禧太后从北京城赶到古都西安。陕商首富周莹,即泾阳的“安吴寡妇”忙去西安拜见慈禧,除一次捐贡白银十万两外,还带了一些土特产贡品,其中就有泾阳的茯砖茶。 周莹上贡是说:“这是泾阳特产茯砖茶”因“茯”和“福”同音,慈禧听了高兴的说:“福茶好,茯茶好!”周莹因此被慈禧收为义女,被封为“护国夫人”即二品诰命夫人。慈禧返回北京后,饮用“泾阳茯茶”一时成为紫金城内外风尚。 安吴青年训练班旧址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,是“安吴寡妇”“慈禧干女儿”周莹的故居。现有建筑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,由吴氏庄园、迎祥宫、望月楼和吴氏陵园四部分组成。 当年的吴家大院 如今的爱国基地 抗日战争时期,工作委员在此创办了一个服务抗战、培训青年干部的基地,是延安青年干部学校和团校的前身,现为咸阳市国防教育基地、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安吴堡教学实践基地。 2009年9月8日,泾阳县安吴堡青训班纪念馆揭牌,纪念馆所在地是曾经声名远播的吴家大院,安吴堡内城所在地。 1937年10月,当时的吴家主人吴怀先,将吴家大院借给中共中央青年部,办起青年干部学校。在此后的两年多里,有12000余名学员从这里毕业,走到延安、抗日前线、敌后根据地等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工作。 吴家大院,应该说吴家的辉煌是由有“安吴寡妇”之称的、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周莹和儿子吴怀先一手缔造的。在周莹之前,吴家就是赫赫有名的“红顶商人”,既有人在朝廷为官,也同样经营着多项生意,当时,可以说最来钱的盐业就是吴家的主业。 吴怀先并不是周莹的亲生儿子,是周莹夫妇从宗族里过继来的。吴怀先虽秉承母教,从未参加任何组织,但从小思想进步的他,却一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。 对于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的开播,吴家后人代表吴国华感慨万分,“我们下午就坐在电视机旁等着了,电视开播后都认认真真地看,尽量不放过每一个画面。剧中人物华丽的服饰,吴家大院的繁荣昌盛,让我们对勤劳智慧的吴家先辈深感敬佩。” 吴国华称,在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的拍摄期间,她经常赶赴无锡慰问剧组,并为孙俪等参演人员带去茯茶等咸阳特产,“我们在剧组经常熬茯茶喝,大家都对茯茶赞不绝口。” 岁月荏苒,安吴寡妇虽然已经去世多年,但她的传奇故事却还在流传,吴家大院也是瞻仰先人风采的好地方。
|